今天(5月21日)是小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开始、立夏之后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多数可以从字面上解读,但“小满”初听起来并不是特别容易理解。“小满主要还是以黄河流域,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的现象而命名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命名方式有季节、气候、物候等多种方式,其中,“小满”是典型的以“物候”命名的节气。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二十四节气中,其他节气都有“大”“小”对应:比如有“小寒”就有“大寒”,有“小暑”就有“大暑”,有“小雪”就有“大雪”,但是“小满”这个节气却并没有相应的“大满”对应。
“这符合中国人的中庸之道。‘满招损,谦受益’,太满就物极必反了。小小的‘满’,足矣。”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游红霞说,“小满”里还蕴含着中国人的生存哲学和智慧。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也赞同这一说法,“大寒和大暑,有古人希望自然的严酷达到顶峰就会过去的期待,但是不能有‘大满足’,我们的追求永无满足。小满代表着对生活的永恒追求。”
村民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碧海街道张家湾社区蔬菜基地采收香葱。视觉中国 图
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对于麦类作物而言,大满就是芒种了。”毕旭玲说。
按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说法,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这是说满节气后,苦菜已经枝叶繁茂;之后,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在小满的最后一个时段,麦子开始成熟。
“秋的意思是成熟,即将成熟。”小满还是夏季时分,但对于麦子已经是即将成熟的时节,所以叫“麦秋”。毕旭玲解释,一个节气有十五日,分为“三候”。“三候”中,每一“候”都间隔五日,小满最后一候是“麦秋至”,离下一个节气芒种,也就剩下五日,此时麦子已经基本饱满,到了芒种就可以收割了。“芒种就是有芒类作物的收割季,这里的有芒类作物指黄河流域的麦类作物。芒种时节,既要收割夏小麦,又要种植水稻,一边收割,一边种植,所以很‘忙’。”
如今黄河流域已经很少种植水稻,但在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产生、定型之时,还并非如此。“水稻在黄河流域也有种植,甚至曾经是主要作物之一”毕旭玲举例,在《汉书•东方朔传》有“关中天下陆海之地”,“又有秔稻、黎栗、桑林、竹箭之饶”的记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元朝人吴澄的作品,元代《王桢农书》曾用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来预先安排农事。但随着时间和地域的改变,“七十二候”并不能在每个地区生搬硬套,还要结合当地实际。
“二十四节气在先秦时期已经有雏形,汉代定型,所以它的物候、天象不能以现代为准,还是要往前看。”毕旭玲说,现在我们所说的“七十二候”,都是以黄河流域为主,且参考时间不晚于元朝。元代以后,黄河流域以外,“七十二候”就不准了。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各地有不同的物候,根据各地天象物候总结出了不同的农谚。各地也都有各地的“七十二候”,只是在民间流传多,记录少。甚至日本也有根据中国的七十二候总结的日本七十二候,因为日本是海洋性气候,缺乏很多中国的物候。“二十四节气是非常准确的,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总结物候、气象特征,灵活应用。”
“小满”这个节气也是如此。在南方地区,水稻插秧时节较之于黄河流域更早,南方地区民间农谚赋予了小满新的寓意:民谚云“小满,江河渐满”,“满”,是指雨水之盈,对于长江以南地区来说,小满时节雨量渐多,江河至此小得盈满。
但如果小满时节雨水不足,就会对水稻种植产生很大影响。“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这句农谚用“满”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水稻栽插与降水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华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的现象,大雨来临又较迟,加之小满节气雨量不多,降水量自然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所以在小满时节华南地区抵抗夏旱很重要,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
小满时节,黄河滩小麦半熟。视觉中国 资料图
“祭三车”“小满会”曾是重要节俗
“小满时节,江南农村三车齐动,一派繁忙景象。” 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民俗学博士方云介绍,古时江南地区有的地方在此时会“祭三车”,“三车指的是水车、丝车、油车,是古人从事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小满当天祭车神,对他们而言是一件极为重要且颇具仪式性的大事,以祈求当年能风调雨顺作物丰收。”
“祭三车”的“车神”是一条小白龙,农家在水车前和车基上放好鱼肉、香烛等来祭拜,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祀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
对于江南地区的农民而言,“小满”是最繁忙的时节,此时要保证田地里的水充足,如果干旱少雨,就需要用水车引水灌溉。这这个时候春蚕开始吐丝结茧,蚕妇则要忙着修整丝车,开始煮茧缫丝。田地里的油菜籽也成熟了,收割、打籽、脱粒、晾晒,最后送到油坊去榨油。
“这个时节水车、丝车、油车三连转,所以就有了‘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的农谚。”方云说。
北方黄河流域“小满”节气之后就要进入繁忙的麦收季节。方云介绍,在北方小麦种植区,这一节气曾经盛行“小满会”。“小满会”是小满当日或错后一两日的集市,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进行农具、农资货物交易,农民参加“小满会”,准备农资,为“芒种”做准备。这个集市是在祭祀水神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古时有官府隆重的祭典祈求麦收顺利,民间有百戏、杂耍等娱乐活动。
曾经,小满会是庄稼人的嘉年华,各类农具、农资都在这里交换,是最受青睐的盛会。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大小超市也遍地开花,小满会逐渐走向衰败没落。即便一些地方的小满会有幸保留下来,也是有名无实,那些售卖杈耙、扫帚、牛笼嘴的民俗场景一去不复返,成为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都实现了机械化,割麦不用镰,打麦不用场,‘小满会’也消失了。但水车、油车、缫车等农具成为仪式象征物都被请进了博物馆里,这种传统耕织的意象是可以保存下来,延续下去的。”方云认为,小满节气中的“祭三车”“小满会”等农业习俗、物象虽然已经在现代生活消逝,但依旧值得作为节气的仪式象征物保留下来,成为构建二十四节气话语的重要遗产,“我们需要二十四节气的大众传播和话语建构,现在这些农业遗产的物质景观在乡村振兴中也发挥出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