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苏妮莎出生于美国的明尼苏达,是美国苗族(Hmong-American)。美国苗族的上两辈大部分是移民过来的老挝人。
“我很生气,但我无能为力,也无法控制,因为他们就那么走了。”
美国体操运动员苏妮莎·李( Sunisa Lee)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采访中表示,今年10月份她和其他亚裔女性朋友外出等车时,被路过轿车里的人喷了胡椒粉。车里的人还冲她们吼道“滚回你来的地方去”。
美媒对苏妮莎·李遭遇种族歧视一事报道。视频截图
18岁的苏妮沙·李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今年东京奥运会女子体操个人全能决赛金牌。尽管为美国赢得的荣誉,她也难逃歧视厄运。实际上,对于亚裔美国运动员来讲,这并非个例。
种族歧视的触手无孔不入
今年8月份,美国ABC NEWS发布了一篇名为《种族仇恨加深,亚裔美国运动员喊出:“我们受够了被忽视”》的文章,列举出多名美籍亚裔运动员在赛场内外遭受到的各式种族歧视。
NBA篮球运动员林书豪透露,一名球员曾在赛场上直接称呼他为“新冠病毒”;韩裔美国单板滑雪女将克洛伊·金说:“人们会因为我的亚裔身份而贬低我的体育成就。有的人在推特上私信我,让我滚回中国,不要再和队里的美国白人女孩争夺金牌了”。
华裔球星林书豪在社交媒体上的发文截图
“隐秘角落”的歧视也应当被关注
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大学心理学副教授Sherry C.Wang在收集分析了2020年5月至10月的200起仇视亚裔案件后表示“很多关于针对亚裔种族歧视的案件数据更倾向于关注肇事者行为,而不是受害者或者证人的经历”。
这也意味着在明显的暴力行径和言语谩骂背后,还有许多“隐形的”歧视行为没有被关注。
资料图:纽约客示威反对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 中新社记者 马德林 摄
哥伦比亚大学美籍华裔心理学教授Derald Wing Sue在《美国心理学家》期刊论文中讨论了种族歧视中隐形的攻击行为。
举例来讲,较常见的一类种族歧视“微攻击”是白人对美籍亚裔英文水平的赞赏。这种看似是恭维的语言背后潜藏着“美籍亚裔不是真正的美国人”的排外意味。
种族主义笑话也是常见的一种。而这些“微攻击”通常都不会被报道出来,甚至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种族歧视已经一步一步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中。
2020年,非盈利组织“停止反亚裔仇恨”(Stop AAPI Hate)于美国加州成立。点进网站首页,赫然醒目的ACT NOW(行动起来吧!)提醒我们绝不放过任何一种歧视行径,并邀请浏览网站的人分享自己或他人被种族歧视的经历。
“停止反亚裔仇恨”网站首页截图
为了去应对这种已经成为信念体系化的种族仇视,任何“带有伪装”的种族歧视行为都应当被指出来,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种玩笑、这个动作、这类描述是不被容许的。
|